??谌宸颐?/h1>
中國??谡T戶網站 更新時間:2023-04-10 15:52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何杰華

儒符石塔。

龜形龍紋寶函。

“太平通寶”銅錢。

六瓣葵形飛天銅鏡。
??谑行阌^石山鎮儒符村旁有一座特別的石塔,是海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儒符石塔。很多文獻和報道都說它“曾叫”或“又叫”“涅槃塔”,事實果真如此嗎?
儒符石塔不但造型罕見,而且充滿神奇色彩,出土文物更是撲朔迷離。通過文物比對分析和文獻查考研究,儒符石塔的建造年代、形制和本名,漸漸水落石出。
造型
或是全國獨一無二
經過比較研究,儒符石塔的造型在全國范圍內,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有專家稱其為“金剛寶座塔”的變形,但“金剛寶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種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樣式為方形的塔座(金剛寶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構成。所謂變形就是“五變一”,即上方五塔變為一塔。然而,“金剛寶座塔”的根本,正是代表五尊佛的五座小塔,再怎么變形,不至于連根本也變沒了。
儒符石塔在一平地上突起一高臺,高約6.1米,塔與地面通過27級臺階完成連接,至高臺上便見塔身全貌,塔身四周由火山石圍成七級臺階,臺階上便是塔的底座,又共三級,兩級雕有覆蓮,一級刻有花托圖樣。塔身共四層,最底層為仰蓮雕刻,與下方的覆蓮形成呼應。每層四處檐角均向上翹起,呈牛角狀。塔頂為葫蘆狀。從這些要素看,此塔應是座佛塔無疑了。
它到底是哪種類型的佛塔呢?
《中國古塔大觀》一書收錄了中國古塔近2000座,但沒有任何一座與儒符石塔相似。根據目前所比對的資料來看,它應是全國唯一有此造型的塔。從塔的造型來看,它更傾向于密檐樓閣式,而非金剛寶座式,它最獨特也是最難解之處,便是它如牛角般的塔檐,幾乎無法找到任何同類型的古塔。
文物
滿滿的宋代信息
2011年,文物專家對此塔石室內的文物進行了提取整理,在塔的地宮內,發現了一龜形龍紋的石頭盒子,盒內有兩枚銅鏡、數塊符牌和數十枚“太平通寶”銅錢。
為了揭開儒符石塔的秘密,弄清楚它建于何時,何人所建,因何而建,筆者前往??谑形奈锞?,見到了出土于這座古塔的文物,并拜訪了一位當時參與古塔修復與文物整理的文物工作者。
古塔文物,都在那個同為文物的龜形龍紋石匣中。石匣在佛教文化體系里稱為“寶函”,用于盛放佛經、典冊及貴重首飾或舍利子,在陜西法門寺出土的八重寶函的最后一重里就藏有一座四門純金塔,塔頂供有玉制佛指骨舍利“影骨”,八重寶函旁出土的另一個寶函則藏著真正的佛骨指舍利。因此,儒符石塔應該是座佛塔。
寶函內,在龜首對應的底座前后端各有一槽,槽內靠有兩枚銅鏡,其中一面為“六瓣葵形飛天仙女銅鏡”。除去考古的科技手段,對比研究是個好辦法。在江西萍鄉博物館,有一枚銅鏡與之非常相似,都是葵花形,都雕有飛天仙女,都是鼻紐,博物館為其標注的年代是:宋。
寶函內的另一面銅鏡是桃果形。中國古代的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到了宋元時期,又出現了長方形、雞心形、桃果形和葵花形等。這面桃果形的銅鏡會是宋代的嗎?同樣,采用類比的方式,發現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有一枚與從儒符石塔出土一模一樣的桃果形銅鏡,標注的年代也是“宋”。
儒符石塔出土數量最多的文物是銅錢,從幾枚保存較好的銅錢上可以看到“太平通寶”的字樣——這是一種流行于宋初時的錢幣。在這類古塔中出現銅幣并不少見,法門寺的地宮臺階上便撒滿了近兩萬枚銅錢。
再看寶函內的七枚符牌,每塊符牌最上端都有一個用于穿繩的圓形小孔。七枚中有三枚是長方形(其中一枚上的字能辨認出是“壽山福?!保?,另有剪邊長方形一枚、圭字形一枚(上有字“福德長壽”)和鐘形一枚(上有字“元亨利貞”)。這些符牌,從鉆字的痕跡來看,都較不規范,應當是非官方出品;從字的內容來看,三個可辨認的都是吉祥語,求順利求長壽求福氣,這種符牌造型及鉆字這種做法,都跟海南各地公廟中“公”的身份牌非常類似。據此分析,這些符牌應該是民間用于祈福的一類道具。
那么,儒符石塔會是宋代建造的嗎?
原名
不是“涅槃塔”,應是“石山塔”
圍繞儒符石塔查考方志,正德《瓊臺志》中沒有記錄“涅槃塔”,道光《瓊州府志》則有記載:“涅槃塔,在縣南一百七十里西黎都盤塔嶺上(原書有誤,應為塔盤嶺)?!逼渌街?、出版物也大多引用此條記錄。那儒符石塔的位置真的在道光年間的西黎都塔盤嶺嗎?
據道光《瓊州府志》記載:“仁政鄉,在(瓊山)縣西南,領二十一都:暫都……西黎一都,西黎二都……”而西黎都之西黎正都、西黎中都,則歸屬當時的澄邁縣永泰鄉。
至于“盤塔嶺”,道光《瓊州府志》有記:“盤塔嶺,在南歧嶺南,上有十三峰,下有溫泉,又,山頂有涅槃塔?!边@里的南歧嶺又叫石鼓嶺——“石鼓嶺,一名南歧嶺,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西黎都,高二十余丈,中有大石,盤圍十丈許,上有小石,叩之其聲如鼓”。
正德《瓊臺志》所記之“盤塔嶺”與道光《瓊州府志》內容大體一致,也注明此嶺上確有一塔,并解釋了此塔之來由:“俗傳西一峰昔有僧建庵,涅槃拜于上,因名?!?/p>
那么,道光《瓊州府志》所記的“涅槃塔”所在的“盤塔嶺”,以及它“身后”的“南歧嶺”也就是“石鼓嶺”,現在在哪兒呢?根據地理位置比對結果及《方輿紀要》的記載,答案是在今澄邁縣境內,即清代海南定安探花、道光《瓊州府志》主纂者張岳崧祖墓所在地——新吳石鼓嶺一帶。
《方輿紀要》亦稱:“石鼓嶺在縣治(今澄邁老城鎮)南七十里。嶺上有二石,叩之若鐘鼓然,聲聞里許?!?/p>
很顯然,道光《瓊州府志》記載的“涅槃塔”,并不是??谑惺芥偟娜宸?。
那么,儒符石塔的原名是什么呢?
對此,正德《瓊臺志》已明確記載:“石山塔,在縣西四十里上石山都?!?/p>
這里所載的“上石山都”又是今天的哪里呢?再看《瓊臺志》相關的記載:“西石山嶺,在縣西四十里上石山都。一名馬鞍,為郡城主山。上多石?!苯涍^對此記載的研究及明代與當代地圖的比對結果,這在“上石山都”的“西石山嶺”,便是現在的??隈R鞍嶺火山,也就是說,此處所記的“上石山都”大致為現今石山鎮一帶,恰好就是儒符石塔所在的位置。
至此,我們基本上又弄清楚了一個問題,儒符石塔不是涅槃塔,它的原名應為石山塔。
那么,這座石山塔又是建于何時?何人所建呢?《瓊臺志》對此已有答案:“石山塔……元鄉人建?!币簿褪钦f,這座塔是元代時由當地民眾捐資修建而成的。
[錄入者:市旅文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儒符石塔。
龜形龍紋寶函。
“太平通寶”銅錢。
六瓣葵形飛天銅鏡。
??谑行阌^石山鎮儒符村旁有一座特別的石塔,是海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儒符石塔。很多文獻和報道都說它“曾叫”或“又叫”“涅槃塔”,事實果真如此嗎?
儒符石塔不但造型罕見,而且充滿神奇色彩,出土文物更是撲朔迷離。通過文物比對分析和文獻查考研究,儒符石塔的建造年代、形制和本名,漸漸水落石出。
造型
或是全國獨一無二
經過比較研究,儒符石塔的造型在全國范圍內,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有專家稱其為“金剛寶座塔”的變形,但“金剛寶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種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樣式為方形的塔座(金剛寶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構成。所謂變形就是“五變一”,即上方五塔變為一塔。然而,“金剛寶座塔”的根本,正是代表五尊佛的五座小塔,再怎么變形,不至于連根本也變沒了。
儒符石塔在一平地上突起一高臺,高約6.1米,塔與地面通過27級臺階完成連接,至高臺上便見塔身全貌,塔身四周由火山石圍成七級臺階,臺階上便是塔的底座,又共三級,兩級雕有覆蓮,一級刻有花托圖樣。塔身共四層,最底層為仰蓮雕刻,與下方的覆蓮形成呼應。每層四處檐角均向上翹起,呈牛角狀。塔頂為葫蘆狀。從這些要素看,此塔應是座佛塔無疑了。
它到底是哪種類型的佛塔呢?
《中國古塔大觀》一書收錄了中國古塔近2000座,但沒有任何一座與儒符石塔相似。根據目前所比對的資料來看,它應是全國唯一有此造型的塔。從塔的造型來看,它更傾向于密檐樓閣式,而非金剛寶座式,它最獨特也是最難解之處,便是它如牛角般的塔檐,幾乎無法找到任何同類型的古塔。
文物
滿滿的宋代信息
2011年,文物專家對此塔石室內的文物進行了提取整理,在塔的地宮內,發現了一龜形龍紋的石頭盒子,盒內有兩枚銅鏡、數塊符牌和數十枚“太平通寶”銅錢。
為了揭開儒符石塔的秘密,弄清楚它建于何時,何人所建,因何而建,筆者前往??谑形奈锞?,見到了出土于這座古塔的文物,并拜訪了一位當時參與古塔修復與文物整理的文物工作者。
古塔文物,都在那個同為文物的龜形龍紋石匣中。石匣在佛教文化體系里稱為“寶函”,用于盛放佛經、典冊及貴重首飾或舍利子,在陜西法門寺出土的八重寶函的最后一重里就藏有一座四門純金塔,塔頂供有玉制佛指骨舍利“影骨”,八重寶函旁出土的另一個寶函則藏著真正的佛骨指舍利。因此,儒符石塔應該是座佛塔。
寶函內,在龜首對應的底座前后端各有一槽,槽內靠有兩枚銅鏡,其中一面為“六瓣葵形飛天仙女銅鏡”。除去考古的科技手段,對比研究是個好辦法。在江西萍鄉博物館,有一枚銅鏡與之非常相似,都是葵花形,都雕有飛天仙女,都是鼻紐,博物館為其標注的年代是:宋。
寶函內的另一面銅鏡是桃果形。中國古代的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到了宋元時期,又出現了長方形、雞心形、桃果形和葵花形等。這面桃果形的銅鏡會是宋代的嗎?同樣,采用類比的方式,發現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有一枚與從儒符石塔出土一模一樣的桃果形銅鏡,標注的年代也是“宋”。
儒符石塔出土數量最多的文物是銅錢,從幾枚保存較好的銅錢上可以看到“太平通寶”的字樣——這是一種流行于宋初時的錢幣。在這類古塔中出現銅幣并不少見,法門寺的地宮臺階上便撒滿了近兩萬枚銅錢。
再看寶函內的七枚符牌,每塊符牌最上端都有一個用于穿繩的圓形小孔。七枚中有三枚是長方形(其中一枚上的字能辨認出是“壽山福?!保?,另有剪邊長方形一枚、圭字形一枚(上有字“福德長壽”)和鐘形一枚(上有字“元亨利貞”)。這些符牌,從鉆字的痕跡來看,都較不規范,應當是非官方出品;從字的內容來看,三個可辨認的都是吉祥語,求順利求長壽求福氣,這種符牌造型及鉆字這種做法,都跟海南各地公廟中“公”的身份牌非常類似。據此分析,這些符牌應該是民間用于祈福的一類道具。
那么,儒符石塔會是宋代建造的嗎?
原名
不是“涅槃塔”,應是“石山塔”
圍繞儒符石塔查考方志,正德《瓊臺志》中沒有記錄“涅槃塔”,道光《瓊州府志》則有記載:“涅槃塔,在縣南一百七十里西黎都盤塔嶺上(原書有誤,應為塔盤嶺)?!逼渌街?、出版物也大多引用此條記錄。那儒符石塔的位置真的在道光年間的西黎都塔盤嶺嗎?
據道光《瓊州府志》記載:“仁政鄉,在(瓊山)縣西南,領二十一都:暫都……西黎一都,西黎二都……”而西黎都之西黎正都、西黎中都,則歸屬當時的澄邁縣永泰鄉。
至于“盤塔嶺”,道光《瓊州府志》有記:“盤塔嶺,在南歧嶺南,上有十三峰,下有溫泉,又,山頂有涅槃塔?!边@里的南歧嶺又叫石鼓嶺——“石鼓嶺,一名南歧嶺,在城西南一百六十里西黎都,高二十余丈,中有大石,盤圍十丈許,上有小石,叩之其聲如鼓”。
正德《瓊臺志》所記之“盤塔嶺”與道光《瓊州府志》內容大體一致,也注明此嶺上確有一塔,并解釋了此塔之來由:“俗傳西一峰昔有僧建庵,涅槃拜于上,因名?!?/p>
那么,道光《瓊州府志》所記的“涅槃塔”所在的“盤塔嶺”,以及它“身后”的“南歧嶺”也就是“石鼓嶺”,現在在哪兒呢?根據地理位置比對結果及《方輿紀要》的記載,答案是在今澄邁縣境內,即清代海南定安探花、道光《瓊州府志》主纂者張岳崧祖墓所在地——新吳石鼓嶺一帶。
《方輿紀要》亦稱:“石鼓嶺在縣治(今澄邁老城鎮)南七十里。嶺上有二石,叩之若鐘鼓然,聲聞里許?!?/p>
很顯然,道光《瓊州府志》記載的“涅槃塔”,并不是??谑惺芥偟娜宸?。
那么,儒符石塔的原名是什么呢?
對此,正德《瓊臺志》已明確記載:“石山塔,在縣西四十里上石山都?!?/p>
這里所載的“上石山都”又是今天的哪里呢?再看《瓊臺志》相關的記載:“西石山嶺,在縣西四十里上石山都。一名馬鞍,為郡城主山。上多石?!苯涍^對此記載的研究及明代與當代地圖的比對結果,這在“上石山都”的“西石山嶺”,便是現在的??隈R鞍嶺火山,也就是說,此處所記的“上石山都”大致為現今石山鎮一帶,恰好就是儒符石塔所在的位置。
至此,我們基本上又弄清楚了一個問題,儒符石塔不是涅槃塔,它的原名應為石山塔。
那么,這座石山塔又是建于何時?何人所建呢?《瓊臺志》對此已有答案:“石山塔……元鄉人建?!币簿褪钦f,這座塔是元代時由當地民眾捐資修建而成的。